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1日 浏览次数:4月28日,《中国矿产地质志》首批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继1906年顾琅与鲁迅合力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中国矿产志》后,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套全面反映我国矿产资源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的重大成果——《中国矿产地质志》正式发布。这是一套规模宏大、价值珍贵、意义重大的综合性和原创性矿产地质成果,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矿产资源详实志书的空白,是中国地学界为庆祝建党百年的献礼。受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委托,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秘书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功勋会长徐德明,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侯增谦、陈毓川、裴荣富、李廷栋、赵文津、常印佛、郑绵平、任纪舜、康玉柱、莫宣学、多吉、王双明、邓运华,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原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国务院原参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蔡克勤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主持。
《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是国家矿产勘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一项集大成、家底性、立典式的基础性工作。自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精心组织600余家单位,组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领衔、4000余名矿产地质科技工作者参加的研编团队,秉承“存史、育人、资政”的历史使命,历时8年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矿产地质志》主要内容包括全国性矿种志书、省级志书、区带志书和专题研究等,形成“书、图、库、普”四类成果,实现了“书记天下矿产,图示古今资源,库存海量信息,普及地学文明”的目标。截至目前,已成稿志书187部,共约1.2亿字,包括全国性矿种志书27部,省级志书77部,成矿区带志书15部,专题志书9部,专题图件59套。首批50部志书已公开出版,预计最终将形成200余部志书系列成果。
《中国矿产地质志》的编撰,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服务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总结提炼百年找矿成果,精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基础理论创新,提升对地质科学认知水平的必由之路,是主动担当作为,传承优秀地质文化的生动实践。通过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基本摸清了全国已发现矿种和矿产地现状,研判了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为实施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提供基础支撑。全面总结了我国百余年地质勘查成果,构建了标准化矿产地质成果数据库,为矿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创新和发展了成矿系列理论。深化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研究,建立了多尺度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为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400多位院士、专家,数千名地质工作者以“钉钉子精神”,不断践行“三光荣”传统和“李四光精神”和“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代地质文化,为新时代地质事业永续发展凝聚了精神动力。
目前,《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取得如下重要成果:
一是按照矿种、矿产地和国域面积“三个全覆盖”原则,系统梳理核实了我国已发现的6.48万余处矿产地,基本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现状。系统编制了新一代矿产地分布图、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全面展示了矿产资源时空分布和成矿规律,研判了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为实施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构建了标准化的矿产地质志成果数据库,实现各行业部门百余年矿产勘查和科研资料的统一数字化集成,促进了信息资料共享服务,为信息化时代矿产地质工作奠定了大数据基础。
三是创新发展了我国“成矿系列”理论,建立完善了中国成矿体系框架,提升了我国矿床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研编团队提出了全国矿床(成因/工业)类型三级分类体系,厘定了矿种全覆盖的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1000多个,构建了全国94个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谱系和中国分时段的成矿体系。
四是积极开展了成果应用服务。直接指导矿区找矿预测,在湖南锡矿山锑矿、广东大宝山铜矿、贵州遵义和松桃锰矿等实现重要找矿突破,在川西马尔康、青海茶卡北山等地区促进形成一批战略性矿产勘查基地。编制了全国和各省区矿产地分布图、成矿规律图等专题图件及温泉分布图等特色图件,服务于政府相关规划、管理和决策。出版一批矿产地质志普及本,为宣传矿产资源国情和普及地学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探索建立了专业志书研编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搭建了地质科技人才培养和成长平台,在全国打造了多个老中青结合的科研、找矿和科普专业团队,培养了一批青年地质人才,整体提升了成矿学研究和地质找矿的能力。
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为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拓展矿产地质志产品应用服务领域。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动态更新的矿产数据库及共享使用平台。三是坚持面向大众,开展特色矿产地质科学普及工作。四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真抓实干完成好矿产地质志后续研编和出版工作。
本次会议采用“现场+视频”的方式召开。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勘单位,馆藏机构、出版社和行业协会等30余家单位负责同志和有关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现场参加会议。《中国矿产地质志》全国及各省专家委员会成员,志书各研编任务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相关人员通过“地质云”平台在线参加。